春雨浸润过的田野里,艾草探出绒绒的嫩芽。母亲总说这时候的艾叶最金贵,叶尖沾着晨露时采摘,能揉出翡翠般的汁水。蹲在田埂边,指甲缝里嵌着泥土的芬芳,我忽然懂得清明二字的分量——它不仅仅是日历上的墨迹,更是大地苏醒时绵长的呼吸。
老灶台上的铁锅咕嘟作响,祖母把洗净的艾叶和野菊草投入滚水。蒸汽裹挟着青草香漫过窗棂,在梁柱间织成薄纱。她布满皱纹的手将糯米粉与艾汁搅拌,面团在掌纹间翻涌,渐渐染作春山的颜色。豆沙馅是前夜熬好的,赤砂糖在柴火中化开时,甜香惊醒了屋檐下打盹儿的麻雀。
"从前逃难的人啊,就靠这个活命。"祖母捏着面团,说起太平军的故事。那年清明雨冷,农人把救命的青团塞进草筐,温热透过竹篾传到流亡者的掌心。如今我们包进团子里的,何止是豆沙与艾香,分明是岁月窖藏的温度。
蒸笼揭开的刹那,翠玉般的团子卧在竹屉上,水汽凝结成珠,顺着褶皱缓缓滑落。咬破糯韧的外皮,艾草的清苦与豆沙的甜醇在舌尖缠绵,这是春天的滋味,也是时光写给大地的情书。窗外的雨丝斜斜掠过青瓦,恍惚看见历代耕者的身影,在烟雨中和我们共尝这一口传承千年的清明。
春雨浸润过的田野里,艾草探出绒绒的嫩芽。母亲总说这时候的艾叶最金贵,叶尖沾着晨露时采摘,能揉出翡翠般的汁水。蹲在田埂边,指甲缝里嵌着泥土的芬芳,我忽然懂得清明二字的分量——它不仅仅是日历上的墨迹,更是大地苏醒时绵长的呼吸。
老灶台上的铁锅咕嘟作响,祖母把洗净的艾叶和野菊草投入滚水。蒸汽裹挟着青草香漫过窗棂,在梁柱间织成薄纱。她布满皱纹的手将糯米粉与艾汁搅拌,面团在掌纹间翻涌,渐渐染作春山的颜色。豆沙馅是前夜熬好的,赤砂糖在柴火中化开时,甜香惊醒了屋檐下打盹儿的麻雀。
"从前逃难的人啊,就靠这个活命。"祖母捏着面团,说起太平军的故事。那年清明雨冷,农人把救命的青团塞进草筐,温热透过竹篾传到流亡者的掌心。如今我们包进团子里的,何止是豆沙与艾香,分明是岁月窖藏的温度。
蒸笼揭开的刹那,翠玉般的团子卧在竹屉上,水汽凝结成珠,顺着褶皱缓缓滑落。咬破糯韧的外皮,艾草的清苦与豆沙的甜醇在舌尖缠绵,这是春天的滋味,也是时光写给大地的情书。窗外的雨丝斜斜掠过青瓦,恍惚看见历代耕者的身影,在烟雨中和我们共尝这一口传承千年的清明。